1:不大,不小,不虚,不涩。太大,太小,都不行。题目“模糊”,容易“为写而写”;题目太“涩”,难以一次完成。这就是所谓的“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好的话题,你就成功了一半”。
2、写论文时,是“框架”“大纲”是一般论点;“项目”是次论点。大的和小的“论点”都被打开,形成了“框架”;然后,按照“原则”(论点)进行的论证(分析和论证)自然就成了“章”(段落或部分)。刘勰说:“讲到工资,就可以打破理性”,说工资就是砍柴,打破“理性”就是沿着事物的内在肌理砍。
3、 可以说,“新”是所有学术论文的生命“新”是指自己的话和自己的“发现”;作者没有说的就是他没有说的。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活的文本”和“没有创新的文本”。所谓“一鲜,吃遍天下”就是这个原则。
4、 所谓“人无我”、“人有我”、人转向我、人转向我弃——重新开拓新视野;在“论题”上,有许多新的“说”的否定、“说”的补充、“不同意见”的辩证法、“成城”的质疑;新“材料”的发现;新“材料”的引进;“空白”的填补;新“角度”的讨论;新“方法”的研究等等。这正是:山不高,有仙,则名;水不深,有龙神;文学不长,有“新”则“行”!
5、 比较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来说,事物的“特征”或“个性”(如作家或作品)实际上是通过“纵向”(历时线)和“横向”(共时)的比较来分析的。这正是所谓“千曲知己,千剑知其器”的道理。比较多,分析好,效益好。写论文尤其如此。
6、 .尽量使用资料。要全面划线,除了要表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还要尊重前人的成果。准确、完整、规范(毕业论文的笔记用尾注)。更多的参考文献可供参考
7、 .主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可以有副标题);作者;摘要(中文内容摘要约200字,避免主观评论和价值判断,一般需要翻译成英文);关键词(一般3-7个,用“;”隔开);正文(包括章节等);参考文献;注释,等。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