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笔记】2020年8月安徽自考《政治经济学》考前资料三
※资本含义: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本质:(1)能带来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资本是一种历史范略
※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货币(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W---G---W)
资本流通:货币---商品---货币(G---W---G)
※比较:(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前者先卖后买,后者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是货币(3)流通中充当媒价的东西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资本总公式:G---W---G‘(G’=G+△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在数量上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M))
※货币向资本转化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 :(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商品因素:含义: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因素:劳动者生存费用的需要,劳动者延续后代的费用需要,劳动者教育训练的需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特点:劳动力商品受历史和道德的影响
※划分依据:根据资本各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不同作用
※划分内容:(1)不变资本(C):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生产M的条件)
(2)可变资本(V):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生产M 的源泉)
※ 划分意义:(1)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M不是资本家全部资本带来的,而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2)为准确反映剥削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反映剥削程度的指标: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追求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私有利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特点: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特点: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的劳动在资本家监督支配下进行的,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的生产:(1),工厂的具体劳动转移了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2),工人的抽象劳动又形成了价值,工人劳动分为两个部分自身价值的必要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价值,
※增殖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增殖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改进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劳动价值
※两者相比较: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本质是一致的;绝对M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M生产的起点;生产M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最先采用新技术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资本主义基础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劳动力的价格和价值的货币转化形态
※形式:计时工资: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关系: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名义工资: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够买的实物和服务的数量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的趋势:名义工资有所上升趋势;实际名义工资有所下降趋势,两者亦有提高的可能。
相关推荐
安徽自考考试答题顺序
12-29《管理学原理》安徽自考复习:职权的类型【2020年4月】
10-092021年安徽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选编各章节知识精要点(40)
04-242021年安徽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20)
04-052021年安徽自考《公司法》考前复习资料(62)
03-102020年安徽自考《公共关系》复习重点:公共关系的定义
10-292021年安徽自考《公司法》考前复习资料(2)
02-19《现代汉语》试题练习(1)【2020年4月】
09-202021年安徽自考《审计学》考前复习资料:审计的方法
11-09《知识产权法》安徽自考试题练习:非选择题
03-31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