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考报名网-安徽自考网欢迎各位自考生,今天是

免费咨询:15755063059

自考办电话 | 在线答疑

自考系统: 2025年自考报名入口 2024年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4年安徽自考成绩查询入口 2025年助学报名入口 自考办联系方式
城市: 合肥 阜阳 宣城 马鞍山 蚌埠 淮北 淮南 黄山 铜陵 芜湖 六安 池州 滁州 亳州 安庆 宿州 更多+
定位您当前所在位置: 复习资料 >

2024年安徽省自学考试《美育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4-03-05 16:21:59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安徽自考《美育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美育学是以美学和( B )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A.心理学 B.教育学 C.伦理学 D.艺术学  

2.《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 D )  

A.柏拉图 B.黑格尔 C.贺拉斯 D.席勒  

3.在西方,“趣味”在美学家那里,主要指审美鉴赏力,即 ( B )  

A.情趣 B.美感 C.感悟 D.感性。  

4.健康人格是一种整体性的人格,对健康人格来说,人的诸种心理本能(感性和理性)处于种( C )的状态。  

A.和谐 B·平衡 C·和谐平衡 D·不稳定  

5 .“审美意象”是 ( A )  

A.客体的物象与主体的情意相融合的产物  

B.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相融合的产物  

C.客体在主体大脑中形成的表象  

D.主体的主观产物  

6.美育的自由性主要表现为 ( A )  

A.非强制性、自主性和超功利性 B.直接性和易变性  

C.稳定性与和谐性 D.形象性与愉悦性  

7.爱美的心理是 ( A )  

A.人类独有的 B.人和动物共有的 c.动物独有的 D.人和猿类共有的  

8.具有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等特点,为整个人生美育工程提供了产阔的历史舞台的是 ( A )  

A.社会美育 B.学校美育 C.家庭美育 D.大学美育  

9.“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的是 ( A )  

A.审美实践 B.审美创造 C.审美理论修养 D.艺术修养  

10.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这是由自然美的( B )所致。  

A.奇特性 B.不确定性 C.多变性 D.天然性  

11.现实美指的是: ( B )  

A.精神领域中的美  

B.现实事物中存在的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两类  

C.科学美和技术美的总和  

D.自然美  

12.“红杏枝头春意闹”“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的是审美知觉的 ( D )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D.互通性  

13.在原始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常常是( A ),而在文明社会,这种关系则常常是个性的。  

A.共性的 B.个性的 C.双面性的 D.多重性的  

14.生活质量主要是指 ( B )  

A.人们的物质丰富的程度  

B.人们的物质与文化需求的全面、综合满足程度与环境状况  

C.人们的精神需求满足的程度  

D.自我实现的程度  

15.美育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关系是 ( B )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将重心放在“物”之上,放在“有用性”之上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能够解决实用与审美有机结合的问题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人的创造力发展并无多大关系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人为物役的文明

  16.在学校美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是 ( D )  

A.美学课 B.美育课 C.德育课 D.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类课  

17.对于婴幼儿,施行美育的主要形式是 ( C )  

A.绘 B.舞蹈 C.游戏 D.装饰  

18.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 C )  

A.平行关系 B.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以上都不是  

19.( D )是个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参照系,它集中体现了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A.审美态度 B.审美需要  

C.审美直觉感受能力 D.审美趣味  

20.( A )是少儿生活中的主导活动,是少儿形成审美感兴能力的一种独特方式。  

A.游戏 B.绘画 C.音乐 D.大自然  

21.小学美育教学方法上 ( C )  

A.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B.要以理性说教为主  

C.要以直观教学为主 D.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22.小学生的认识发展在小学阶段逐渐发展到( A )阶段。  

A.自主学习 B.主动接受 C.被动接受 D.简单模仿  

23.教师作为( A )必须具备知识要素。  

A.专家 B.教育家  

C.艺术家 D.学生问题的解答者  

24.美学和( A )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  

A.美育理论 B.专业技能 C.美育实践 D.创美活动  

25.( A )是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建立威信的重要原因。  

A.健康人格的魅力 B.丰富的知识 C.美好的形象 D.老练的谈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 O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席勒对人性的分析和对美的认识,认为人具有 ( ABD )  

A.感性的冲动 B.游戏的冲动  

C.间断的冲动 D.理性的冲动  

E.本能的冲动  

2 7.“畸趣”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趣味,特征有 ( ACE )  

A.包装性 B.时髦性 C.表演性 D.世俗性  

E·虚幻性  

28.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 BC )  

A.稳定性 B.易变性.  

C.直接性 D.和谐性  

E.美与善的交织  

29.增强审美创造力的途径有( ABCD )  

A.要激发审美创造欲望  

B.要认识和掌握美的规律  

C.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D.要掌握熟练的审美创造技巧  

E.临摹艺术作品  

30.语言艺术的美育作用有( ABC )  

A.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B.审美情感力与理解力的培养  

C.艺术表达力的培养  

D.综合能力的培养  

E.思维能力的培养  

31.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 ACD )  

A.实用阶段 B.综合阶段  

C.分化阶段 D.结合阶段  

E.完善阶段  

32.学校美育的特征是( ADE )  

A.以教学为主 B.影响最为深广  

C.时间最为持久  

D.计划性强  

E.系统性强  

33.美感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心理感受,是一种包括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心理  

过程,这些心理因素有 ( ABCD )  

A.审美感知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E.审美思维  

34.游戏的特征是 ( BCDE )  

A.真实性 B.前审美性 C.假想性 D.自发性 E.愉悦性  

35.对小学生进行美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 ( ABCD )  

A.知美 B.懂美 C.爱美 D.创美 E.赏美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 5分)  

36.寓教于乐:这是由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家、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而简练地提出的著名论点。他提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把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并把教育巧妙地寓于审美愉悦之中,使其“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一著名论点的确体现了美育的特征,并作为经典格言得以流传。  

37.美育的形象性:是指审美教育是通过关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吸引受教者、感染受教者、使受教者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38.视听艺术:是指人必须借助审美听觉、审美视觉及与之相应的审美媒介来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它主要包括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  

39.景观美育:是指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人们进行的审美教育。  

40.语言审美化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并增强其艺术  

表现力的特殊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 4分)  

41.为什么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不能很好地引导人的趣味呢?  

答:趣味的引导,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这是因为:  

(1)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是针对人的理性的,只能对趣味发生间接的作用,而无直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趣味教育首先就是一种感性教育。  

(2)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常常对人的趣味起一种抑制和束缚的作用,使趣味不能展开,当然就更不能谈到它的发展了。  

可见,在引导人的趣味方面,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不是一种最佳途径。  

42.塑造审美心理结构的意义是什么?  

答:塑造审美心理结构的意义是:  

第一,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同于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特征,是人的健全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并且是其他的心理结构所无法替代的。  

第二,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净化人的个体私欲,使人的盲目冲动秩序化,从而培养起一种感性和理性融合,情感和理智协调的心理定势,树立一种超越的人生态度,升华人的心灵境界,使人的个性和谐,人格完整。  

第三,人如果缺少审美心理结构,人就会丧失感性、丧失情感、丧失生命的活力,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对自然界的变化,人世间的沧桑都无动于衷,对人生的苦难没有丝毫同情。因此,必须重视对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使人的心理结构完善,人格完整,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43.视觉艺术审美特征是什么?  

答:视觉艺术审美特征有:  

(1)视觉艺术是指以视觉及与之相应的审美媒介来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它包括工艺、建筑、绘画等,其审美媒介是线条、色彩、形状等,因而它是静态的,但在静态的形式中也会突现出动态的力量,以静显动。  

(2)视觉艺术是空间的,但它在空间排列之中会突现着时间的连续性。  

(3)视觉艺术偏重于再现与摹拟,但也强调在再现之中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4.为什么美育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答:美育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美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1)美育的形象性,可以培养人的直观洞察力,发展人的想象力,促进右脑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使人走出平面的“二维世界”,进入广阔、立体的“三维世界”。  

(2)美育的愉悦性,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泄导人的情感、丰富人的情感、升华人的情感。它使创造者以炽热的情感、充沛的生命活力从事创造活动,对自己的创造事业充满乐趣,并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从而得到审美的愉悦。  

(3)美育的自由性,可以使人摆脱物质和功利欲求的束缚,使精神解放,胸襟开阔,心态平和,想象力任意驰骋,幻想自由翱翔,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美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及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审美情感、科学情感与道德情感有何区别?  

答:科学情感、道德情感、审美情感虽然都属于高级情感。但审美情感、科学情感和道德情感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感受对象不同。科学情感的感受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人们在求知、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而道德情感的感受对象是善,即有利于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思想和行为。而审美情感的感受对象是美。  

第二,情感所占的地位不同。科学情感在认识活动中不占主导地位,它一般是指在科学认识过程之前的动机作用或科学认识结束之后的喜悦感,在认识过程中,则要求抑制情感,以便进行客观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在道德活动过程中,情感也不占主导地位,情感是服从于理智的。而在审美活动中,情感始终占主导地位,它贯穿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它直接渗入对象,使审美过程同时变成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并且以情感为纽带将各种心理因素有机地和谐地组合起来,形成自由而统一的活动。有时还会产生移情现象,达到“神与物游”、“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三,表现形式不同。科学情感在科学认识领域,受到理性很大的制约,最终的科学成果也是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要求立即化为符合某种道德准则的现实活动。而审美情感并不要求立即付诸行动,它只是采取观赏的态度,重在情感体验。  

46.联系我国国情,试析少儿的审美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答:少儿的审美发展在中国当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少儿审美发展的重要性。①少儿的审美发展是少儿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内容。②少儿的审美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密切相关。③少儿的审美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注定是要依靠今天的儿童去创造的。  

(2)少儿审美发展的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多是注重智育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过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儿童的审美发展受到很大的压制,儿童的天性被无情扼杀,儿童的各种潜能也难以发挥。第二,从家庭方面来看,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审美发展,他们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孩子的精神和情感的需求,以致造成孩子的孤独、烦闷、空虚、压抑,心理障碍丛生。第三,从社会方面来看,一些领导部门和干部只重视经济建设和经济效益,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一些社会团体和文化传媒,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后果,炮制出一些不美甚至很丑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败坏了儿童’的审美趣味,腐蚀了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的审美发展起了很坏的影响。鉴于上述状况,在当前,重视少儿的审美发展,加强对少儿的审美教育,有着极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安徽省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下载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