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简答/论述)24页
(1)可以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而银行信贷、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等信用形式征集到的资金可以满足发展需求。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率。银行信贷动用的信贷资金来源中,不仅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生产、消费后的剩余储蓄部分,还包括用于生产和消费但未显示购买的部分,这部分超额资金对于事业单位和个人是无法挪用的,但对于存款银行,它在这个最低余额内以这类超期资金发放贷款基本无风险,因此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信用还可以用来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即信用分配将通过直接作用于社会总供求的需求方,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及银行信用的特点(简答)30页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赊销是最典型的做法。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或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
(2)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并使信用关系得以充分扩展,二者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战略伙伴”关系。银行信用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从商业信用角度看,假如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就会在授予不授,期限长短上有较多的考虑,因为授信方必须要考虑再没有销货收入的情况下,自己企业持续运转所需要自己能否从其他渠道解决的问题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如贷款或贴现,授信方就可以解除后顾之忧;
从银行角度看,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票居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
(3)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1.银行信用基本上是一种单纯的货币借贷,借贷资金的授信范围要比商业信用广得多。
2.与商业信用要受销货企业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不同,不仅作为授信方对社会各界提供信贷资金,还作为受信方通过各种负债业务从社会广泛吸收信贷资金来源,使自有资本占有风险比率较小,银行信用规模远远大于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在媒介社会资金运动过程中,具有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等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
相关推荐
安徽自考考试答题顺序
12-29《管理学原理》安徽自考复习:职权的类型【2020年4月】
10-092021年安徽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选编各章节知识精要点(40)
04-242021年安徽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20)
04-052021年安徽自考《公司法》考前复习资料(62)
03-102020年安徽自考《公共关系》复习重点:公共关系的定义
10-292021年安徽自考《公司法》考前复习资料(2)
02-19《现代汉语》试题练习(1)【2020年4月】
09-202021年安徽自考《审计学》考前复习资料:审计的方法
11-09《知识产权法》安徽自考试题练习:非选择题
03-31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