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激励因素:就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什么事情有重大影响。
3.保健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4.公平:是指人们觉得他们得到的收益,与他们的投入,如时间、努力、经验等是相称的。
5.强化: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6.归因:是心理学术语,是指依据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特征对其心理状态作出解释和推断。
二、填空
1.激励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满足。
2.人们普遍喜欢熟悉的事物,而不喜欢陌生或未知的事与物,这反映出人类谋求安全的动机。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社会起因的研究。
4.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 激励因素(满意因素)。
5.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V·E
6.公平理论的不足:只注重分配公平,忽视了程序公平。
7.人们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相关推荐
安徽自考考试答题顺序
12-29《管理学原理》安徽自考复习:职权的类型【2020年4月】
10-092021年安徽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选编各章节知识精要点(40)
04-242021年安徽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20)
04-052021年安徽自考《公司法》考前复习资料(62)
03-102020年安徽自考《公共关系》复习重点:公共关系的定义
10-292021年安徽自考《公司法》考前复习资料(2)
02-19《现代汉语》试题练习(1)【2020年4月】
09-202021年安徽自考《审计学》考前复习资料:审计的方法
11-09《知识产权法》安徽自考试题练习:非选择题
03-31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